另辟捷径:毛泽东发表

四、落实政策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5-23 19:12:00

●毛泽东说:“为了进行伟大的建设工作,在我们的面前,摆着极为繁重的任务。”

●周恩来强调说:“这十种关系也就是十种矛盾,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地方很多。”

●朱德说:“把这十大关系、十大矛盾解决了,就能够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落实政策毛泽东八大致开幕词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礼堂开幕。

出席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1021人,他们代表着1073万党员。

当天14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康生、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林彪、邓小平,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们以及中国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登上主席台。这时,全体代表用暴风雨般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接着,毛泽东致开幕词。

他宣布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这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乐队奏起庄严的国际歌。

毛泽东接着说:

从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11年间,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为了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同志和朋友,是很多的,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重申了《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观点,毛泽东指出:

就国内的条件来说,我们胜利的获得,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进行伟大的建设工作,在我们的面前,摆着极为繁重的任务。虽然我们有1000多万党员,但是在全国人口中仍然只占极少数。在我们的各个国家机关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大量的工作要依靠党外的人员来作。如果我们不善于依靠人民群众,不善于同党外的人员合作,那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在我们继续加强全党的团结的时候,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继续巩固和扩大我们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认真地纠正在任何工作环节上的任何一种妨害党同人民团结的不良现象。

在国际范围内,我们胜利的获得,是依靠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深厚同情。

现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建设事业是更加有利了。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

毛泽东还在讲话中说:

同志们,我和大家都相信:已经得到解放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又有伟大的盟国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我们又有世界上一切兄弟党的支持,又有世界上一切同情者的支持,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我们这次大会,对于我国的建设事业的前进,将要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毛泽东的开幕词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毛泽东在结束他的开幕词之前,向在座的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和在座的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对他们的参加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时,全场一再起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毛泽东致词结束后,全场起立,长时间的热烈鼓掌。

接着,大会通过了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大会主席团、大会秘书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并且通过了大会的会议日程和会议规则。

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象征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空前巩固。

毛泽东的开幕词,总共不到3000字,鼓掌达32次之多。整个会场,充满了热烈、激动的气氛。人们普遍感受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和平建设时期已经到来。

为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作了长时间的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

《论十大关系》便是毛泽东的为八大召开做出的精心准备,并成为了八大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邓小平落实十大关系

1956年2月14日起,毛泽东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分别听取了中央许多经济部门的汇报。当时,邓小平正出访苏联。3月初回国后,邓小平随即参加了毛泽东召集的各经济部门负责人的汇报会。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起来的。

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当时在党内高级干部中进行过传达。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作为八大的指导方针,多方面地体现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其他文件中。

邓小平是八大文件起草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1956年8月22日,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就八大的文件作说明时强调,八大议题和安排发言,应该突出讨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题。

当时,邓小平举例说,像工业方面,除了一些比较系统性的发言外,还要组织那么20多篇稿子,这样才表现出会议是在讨论建设这个重点。、

毛泽东当即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说得对,这一次重点是建设。”

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他又在一些场合,结合我国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对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作过进一步的阐述。

1957年4月,邓小平视察陕西。他在西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今后的任务是要搞建设。他还详细地阐述了“骨头”和“肉”的关系。

原来,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在听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的传达后,通过对陕西国有工业企业的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陕西几年建设的经验教训,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形象地比喻为“骨头”和“肉”,认为陕西这几年建设的布局是“骨头”多,“肉”少。他提出,不能光有“骨头”,没有“肉”。他的这一提法,曾得到毛泽东的赞赏。

邓小平通过这次在陕西视察期间的所见所闻,不但对张德生的这个见解作了进一步的肯定,而且对如何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邓小平说:

过去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肉”重视不够,应该办商店、理发馆等服务性行业,没有注意办,这是事实。现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不解决不妥当,这是一个制度问题。但应当着重指出,过去在这方面花的钱不少,就是用得不适当。在中央来说,是对于“肉”的问题注意得不够。在地方来说,对于钱用得不适当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

这篇讲话的原则精神,对陕西省的实际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后来的1965年12月15日,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候,为了教育全党,刘少奇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将《论十大关系》这个讲话印发出去。

刘少奇在信中说:

此件我又看了一遍,觉得对于一些基本问题说得很好,对现在的工作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将此件作为内部文件发给县、团级以上各级党委学习。昨日见主席时,主席已同意这样。望主席再看一遍,并批交小平、彭真同志办理。

毛泽东看了整理稿后批复:

此件看了,不大满意,发下去征求意见,以为将来修改之助。此意请写入中央批语中。

同时,毛泽东还批道:

送交小平、彭真同志照少奇同志意见办理。

当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印发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批语中说: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作的《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了很好的论述,对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特印发县团级以上党委学习。这个文件是当时讲话的一篇记录稿,毛泽东同志最近看了后,觉得还不大满意,同意下发征求意见。请各级党委对文件的内容提出意见,汇总报告中央,以为将来修改时参考。

在后来的1975年,邓小平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辑工作期间,于6月8日约胡乔木谈话,商量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等问题。

一周后,邓小平致信中央政治局说:

经请示毛主席同意,毛选五卷的编辑整理工作应继续进行……这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应当抓紧搞。目前五卷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做好毛主席讲话记录稿的整理工作……《论十大关系》、《谈对立的统一》等6篇稿子,需要重新整理。

信中还说,主席批准由胡乔木进行这项工作。这样,在胡乔木具体主持下,将毛泽东两次讲话记录稿重新进行综合整理,形成了一个《论十大关系》整理稿。

这个整理稿忠实地体现了讲话的主要精神,即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已有经验。稿件恢复了以前整理稿中没有整理进去的重要内容,并作了必要的文字加工。

同年7月9日,邓小平同胡乔木、吴冷西、熊复、于光远、李鑫谈话,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整理稿。

7月13日,邓小平将整理稿送毛泽东。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

《论十大关系》稿,已整理好,我看整理得比较成功……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当天,毛泽东审阅了这个稿子,并批示:

同意。可以印发政治局同志阅。暂时不要公开,可以印发全党讨论,不登报,将来出选集再公开。

7月19日,邓小平批示:

政治局仍定于下礼拜二,即廿二日,读这篇。乔木、李鑫两同志参加。

同时,邓小平还将讲话整理稿批给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阅。

22日晚,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读《论十大关系》整理稿。

当晚12时,邓小平致信毛泽东:

《十大关系》报告,刚才在政治局会议上读了,大家没有修改意见,会上当场拟了一个通知,现送上,请批示。

7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通知》指出:

毛主席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经过重新整理,主席已经同意,并决定印发全党讨论。主席的这个报告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党应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要文件之一。望各级党委注意指导这一文件的学习和讨论。

8月5日,邓小平再一次批示:

《十大关系》这套文件,是经过毛主席看过的,一字未改,现退存中办。以后,毛选第五卷定稿一篇,送存一篇。

1956年到1957年,中国共产党内掀起了一股调查和探索的风气,成果累累,思想理论界探讨问题的空气也十分活跃,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周恩来阐释十大关系

1956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84人,候补中央委员65人;中央和地方,军队的负责人147人列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关于1957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控制数字的报告》。

周恩来在报告中说明了1956年度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的情况,充分肯定了成绩,指出了缺点,正确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批评了1956年的冒进倾向,也提出了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

周恩来的报告指出,鉴于1956年经济发展计划中有些项目过高,有些费用过多。1957年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作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

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到《论十大关系》时,他说:

这十大关系问题并不是一提出来就能解决得了的,具体的解决还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在采取具体措施中,在反对错误的倾向中不断努力……比如农、轻、重的比例究竟如何才恰当?现在还不可能回答得很完满,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摸索,才能使这三者的比例安排得比较恰当。一个时候恰当了,过一个时候还要修改。

周恩来赞赏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关系,他说,十大关系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阐释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形成过程中,周恩来参与了最高决策层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周恩来曾出席毛泽东召集的部分汇报会议。

1956年3月1日至27日,周恩来先后7次出席毛泽东召集的轻工业各部、交通部、邮电部和财贸各部工作汇报会议;4月9日至11日,到毛泽东处分别听取财政部、人民银行的工作汇报;4月18日至21日、23日至24日,出席中共中央会议,听取李富春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计划设想的汇报。在这些汇报会上,周恩来对几个关系问题提出了重要看法。

1956年3月4日,周恩来向出席全国基本建设和劳动工资等专业会议的代表作报告时,阐述正确处理中外关系,向一切国家学习、开门建设的思想。

周恩来说: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我们怎样摆脱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呢?就是要把人家的长处学来,融会贯通,用于中国的实际。

周恩来还强调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点长处我们都要把他学来。

当时,调查研究的重点,一是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是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改进体制的问题。在周恩来过问下,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体制研究小组正式成立。

4月20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这个小组的报告。在谈到体制问题时,周恩来指出:

体制问题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是集权还是分权的问题。中央要注意分权,站在分权地位的要注意集权。

周恩来还阐述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他说,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对的,但忽视了农业就会犯大错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对农业的忽视不能不影响到工业。重工业搞多了,轻工业就要少搞。不要怕搞轻工业,搞轻工业,国家、人民有利可图,又积累了资金。

城乡关系又表现为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周恩来向来重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早在1949年12月,周恩来便指出:

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都是辩证的两方面,决不能取消或忽视任何一方面……我看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其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天起,周恩来就十分重视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那是在1949年12月,周恩来把上下关系作为必须正确解决的新中国经济的关系之一。如何正确解决?周恩来认为既不能片面追求集中、统一,也不允许各自为政;既不要犯本位主义,也不要妨害地方的积极性。他指出: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才能使各方面的工作生气勃勃,否则就死气沉沉。

关于党派关系,1950年4月,周恩来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指出:

这里包含参加党派和无党派的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应该主动地和各方面搞好关系……处理好党与非党的关系就是要使联合性与排他性结合起来,运用得当,不然的话,便会破坏统一战线。

关于民族关系,1950年4月12日,周恩来指出,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必须团结合作。“我们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首先要在政治上使他们求得解放,然后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再帮助他们发展,稳步前进。”

两个月后,周恩来在政务院第三十七次政务会议上讨论西北地区民族工作时指出: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矛盾很大。在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是汉族对不起少数民族。今后我们汉族同志要代为受过,向他们赔不是。

在经济上,“今后就应该多补贴、多支出一些,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周恩来处理民族关系的论述,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先行的思想材料。

在内外关系上,开国以来,周恩来始终坚持内外交流的方针。他指出内外交流的基础是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不能像过去那样把中国作为西方国家的消费品市场。国家建设要以国内力量为主,但不拒绝国外援助,争取同一切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往来。他多次论述内外交流的必要性。

1955年11月15日,周恩来对日本来宾说: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孤立地进行经济发展,不可能把一切需要的都生产出来,也不可能把一切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出口。

周恩来对内外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积累了经验和素材。

此外,周恩来对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工商关系的论述,关于“国家面貌的改变要从经济面貌的改变做起”的认识,也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分析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材料。

建国以来,毛泽东自己的探索及所积累的经验,对其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是主要的方面,但最高决策层其他领导人的探索及积累的经验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和低估。

特别是周恩来,他站在处理方方面面关系的第一线,要进行实际操作并解决问题,他的经验和认识尤为重要。

加上周恩来是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手,是建国伊始就认识到“做好工作决定于处理好各种关系”的领导人,因而,他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是很自然的。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十大关系问题的讲话。此后周恩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会议上对毛泽东的讲话进行了传达、阐释和发挥。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宣传、阐释和发挥,在方法上有重要的特点。

1956年7月15日,周恩来阐释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时,强调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

你要搞更多的重工业,就要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你要真正地去建设内地工业基地,就要很好地发展沿海工业;你要加强国防力量,你就要很好地进行经济建设;你要集体利益更发展,你就要适当地照顾个人利益;你要巩固中央的集体领导,你就要适当地分权给地方;你要达到全国人民团结的目的,你就要加强各民族团结,和党外群众、各民主党派合作,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你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少犯错误,你就要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你要巩固革命的专政,就要更好地改造可以改造的反革命分子,你要巩固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主义事业,就要扩大工人阶级的和平的统一战线,孤立美国好战集团。

周恩来善于将理想与现实、远景与近期、目标与步骤、理论与实际沟通起来,重视将原则具体化,对毛泽东的十大关系思想也是这样。

1956年5月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司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时强调说:

这十种关系也就是十种矛盾,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地方很多。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讨论。我们要认识客观存在着的这些关系与矛盾,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克服这些矛盾而前进。

周恩来认为要把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具体化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周恩来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一开始就强调要坚持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调整十大关系。

在后来的1960年11月16日,周恩来说:“目前仍有继续调整十大关系的必要。”他特别重视调整农、轻、重之间的关系及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对于农轻重关系,他说:

工农业关系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比例关系。目前农业落后,影响工业发展;反过来,工业建设规模过大,占用劳动力过多,又影响农业发展……轻重工业关系是关系到市场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大问题,千万不可忽视。

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不仅仅是坚持,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补充。周恩来对十大关系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为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朱德赞扬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在这之后,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论十大关系》进行阐释,并在具体应用中对其中的一些思想进行细化、延伸和发挥。

在1956年内,朱德对《论十大关系》曾两次予以阐释和发挥。

1956年4月27日,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表示同意《论十大关系》的观点,并补充了意见;同年8月,朱德撰写《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想到的一些意见》,分别对十条关系进行了阐释,并在一些地方作了细化和延伸。

朱德在《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想到的一些意见》中指出:

毛主席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讲的十大关系问题,关系到国内外的各个方面,是具体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和政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典范。把这十大关系、十大矛盾解决了,就能够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朱德对《论十大关系》思想的细化、延伸和发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上,具体阐明了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产品、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上,除了注意大型的工矿企业外,还要注意小型的工矿企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既要重视粮食作物生产,又要重视经济作物生产。

第二,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着重指出发展沿海工业的积极意义,认为“沿海工业还可以作为母鸡来支援内地工业的建设”。

第三,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明确指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适应的;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应该结合起来,建议把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并起来,共同规划一个统一的、平时生产和战时动员两不误的长远计划。

第四,在国家、合作社和个人的关系上,针对当时存在的取消合作社经济的错误想法,指明了在当时条件下保留和扶助合作社特别是供销合作社的必要性。

第五,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合理地建立起中央、省、县、乡四级财政体制是处理好这一关系的关键。

第六,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分别分析了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新生的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朱德在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第二天举行的学习《论十大关系》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一个提纲挈领的发言。随后,1956年5月和6月,他分别到山西和辽宁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考察,经过梳理和酝酿后,于同年8月写了《体会和意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成为朱德能够正确阐释并对《论十大关系》有所发挥的思想的可靠基础。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论十大关系》的精神和思想如同不绝的甘泉,为新中国的建设带来了福音。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在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师哲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殷理田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七十年的奋斗与思考》薄一波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著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之路》胡长水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玄幻]公主,喊上你闺蜜一起跪下舔
  • [现代]你不该这个姿势,你应该背对我撅着
  • [历史]你妹妹水多,弄着真舒服
  • [玄奇]在车上弄?这不太好吧?
  • [现代]师娘你叫什么,我才插进去半小时…
  • [现代]妻子居然当面瘫痪老公的面跟人偷情!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精品推荐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