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与发展

四、开创辉煌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5 10:41:39

●邓小平向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回身来,叮嘱深圳市几位负责人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陈慕华的很大兴趣,她当即风趣地表示:“老袁,有你在这儿,我放心!”

●徐起超说:“深圳过去是个小渔村,我们宁波是个市,10余年过去了,差距拉得这么大。”

● 开创辉煌邓小平肯定深圳改革

1992年前后,经济特区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在当时,在社会上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又以各种形式出现了。

此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又一次重大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又一次来的了深圳。

1992年1月17日,一辆从北京站发出的列车悄无声息地驶出了站台。这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

载着邓小平的专列开出北京,向南方大地驶去,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讲话由此拉开帷幕。

原来,这是邓小平在夫人、女儿和杨尚昆的陪同下再次南下。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开始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史称“邓小平南巡”。

1992年1月19日9时,邓小平在时隔8年之后,再次乘列车到达深圳,下榻深圳迎宾馆桂园。

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但是,80多岁高龄的邓小平却毫无倦意。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

稍事休息后,在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市长郑良玉,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厉有为等陪同下,邓小平乘车观光了深圳市市容、火车站、皇岗口岸等。

车子缓缓地在市区穿行。8年前,这里有些地方还是一江水田、鱼塘、羊肠小路和低矮的房舍。

而今,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成片的高楼耸入云端,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目睹了这巨大的变化,看到这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邓小平十分高兴。

1月20日9时35分,邓小平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来到了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成了“深圳速度”象征的深圳市国贸中心大厦参观。

在53层的旋转餐厅,邓小平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连连点头称赞。

随后,邓小平先看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图,接着,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情况的汇报。

听完汇报后,邓小平和省、市负责人作了长达30多分钟的谈话,使在场的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当邓小平离开国贸旋转餐厅下到一楼大厅时,大厅的音乐喷泉,随着优美的乐曲,喷出图案多变的水柱和水花,蔚为壮观。

一楼到三楼,站满了群众,黑压压一片。人山人海,秩序井然。人人心花怒放,个个喜笑颜开,群众在尽情地鼓掌,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国贸大厦,充分表达了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经济特区的倡导者邓小平的爱戴和崇敬。

看到热情的深圳人民,邓小平非常高兴,满面笑容地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

1月21日,邓小平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乘车参观了中国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微缩景区。

在“锦绣中华”的“布达拉宫”前,邓小平分别同家人及陪同的负责同志合影留念。

22日上午,邓小平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来到仙湖植物园,和先到这里的杨尚昆带领两家3代人一起游览,并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种下了一棵高山榕。

下午,邓小平和杨尚昆在市迎宾馆接见了深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的负责人,亲切地同他们握手、合影并座谈。

1月23日8时30分,他又乘车前往蛇口。

9时40分,在谢非等陪同下,邓小平乘船前往珠海经济特区参观考察。

邓小平同前来送行的深圳市负责人郑良玉、厉有为等一一握别,向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回身来,叮嘱深圳市几位负责人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从19日到23日,邓小平在深圳的这段日子虽仅短短的几天,却是极不寻常、极富意义的日子,尤其是其在深期间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更是影响深刻、意义深远,这些谈话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明确回答特区姓“社”不姓“资”。

二是明确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强调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三是称赞“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指出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于不出新的事业。”

四是鼓励、要求深圳“搞快一点”,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说: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倒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邓小平此次视察深圳,充分肯定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肯定创办经济特区的方针是正确的。

这是在经济特区又一次面临着重大困难、阻力和危机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并发表重要谈话,其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深圳金融业发展迅速

1979年7月,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一个崭新的外向型工业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宣告诞生。

这个占地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相继开创了中国诸多的“第一”:第一个开放点;第一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济实体;第一个更新价值观念、时间观念、人才观念并突破旧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及企业管理方式的社区……

经济体制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解放使蛇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蛇口奏鸣曲》的一句旁白道出了蛇口气质:

工作的效率,环境的优美,接待的礼貌,人的自主意识和民主空气,一切都使你感到清新和与众不同,只要你一进入蛇口,就会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之中。

招商银行就是在这种背景和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1984年,蛇口一片繁忙景象,当时的蛇口工业区已有上百家企业。

细心的财务人员发现,同一家银行里同是工业区辖下企业,有的在存钱,有的在贷款,一存一贷之间,一下子便损失了部分利率差。

于是,成立内部结算中心的提议,很快得到时任蛇口工业区董事长袁庚的支持。

1984年4月,全国第一家企业内部结算中心在蛇口工业区问世,蛇口工业区所属企业在这一内部结算中心开户,再由结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户,这一举措有效加强了工业区各直属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

1985年下半年,国家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加强宏观控制,紧缩信贷资金。

为了使工业区可以灵活地吸收各类资金,改善原来单一地对银行负债的局面,保证资金供给,以袁庚董事长为首的工业区领导决定在内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财务公司。

1985年8月2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了“蛇口财务公司”。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蛇口财务公司不仅在深圳树立了良好的信誉,而且取得了一定的利润,积累了创办商业银行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金融专业人员。这批人员后来大多成为招商银行的业务骨干。

1985年12月10日,在深圳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来到了蛇口工业区。

袁庚董事长和蛇口工业区常务副董事长王世帧代表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和蛇口工业区,向陈慕华汇报蛇口工业区的情况。

袁庚和王世帧在汇报中提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都很大,发展很快,但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却很不够,除了工、农、中、建4个专业银行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商业银行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商业银行体系才能适应。而蛇口工业区早在198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能否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家完全由企业持股、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中国式的商业银行。

这一想法引起了陈慕华的很大兴趣,她当即风趣地表示:“老袁,有你在这儿,我放心!”

1986年5月5日,得到了中同人民银行主要领导的首肯之后,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递交了关于成立“招商银行”的报告,申请由招商局独资创办一家地区性银行。

在递交报告的同时,袁庚还给陈慕华写了一封信,请求她予以支持。

陈慕华在相关会议上讨论此事时力排众议:“请大家相信,袁庚不会拆烂污的。”

1986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关于同意试办招商银行的批复》。

文件指出: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情况同意试办招商银行,并确定招商银行是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投资的综合性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的领导下,执行国家统一的金融方针、政策、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本规章制度。招商银行的任务是按照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筹集和融通国内外资金,经营人民币和外币的有关金融业务。

1986年9月1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批示,蛇口工业区迅速行动,在蛇口召开了筹建“招商银行”的座谈会,开始了以蛇口财务公司为基础筹建招商银行的各项筹备工作。

这次座谈会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原则同意: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企业兴办的银行,必须十分慎重,稳妥行事。

座谈会同时建议,根据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的要求,由袁庚兼任招商银行董事长,并在国内金融界物色聘任资历较高的同志为行长。

1986年9月6日,根据座谈会的精神,招商局集团向中央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开办蛇口招商银行的报告》,报告了筹建招商银行的初步意见。

1987年3月7日,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招商银行章程》。

1987年3月20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向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申请,将蛇口财务公司债权债务交给蛇口工业区总会计师室,蛇口财务公司自1987年4月1日起停止营业,以使招商银行在新的基础上开始经营。

3月31日,“招商银行”在蛇口工商局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招商局集团作为独家出资人。

1987年4月8日,经过紧张高效的筹建准备,招商银行在蛇口招商路,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开业仪式。

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驻深各家银行的代表,中国香港、日本、法国、美国等外资银行及驻港中资银行的代表,以及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数百人出席了开业盛典。

招商银行成立时只有1亿元资本金,一个营业网点,下设营业部、外汇业务部、信贷部、计划统计部、信息中心和办公室6个部门。

创办初期,招商银行的条件十分艰苦。招商银行首任行长王士祯后来回忆道:

当时真叫作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我们一共只有36个人,大家挤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我的办公室只有6平方米,我坐着,别人只能站在那里跟我说话。

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招行人白手起家,开拓创新,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各项上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作为一家立足未稳的金融机构,积极吸引存款,壮大资金实力是年轻的招商银行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没有经验,也就意味着没有过多的束缚。于是,招商银行在按传统方法组织存款的同时,还推出了通知存款、代发工资和开展远距离服务、上门服务、星期日储蓄全天营业等经营方式。

招商银行的这些举措,既扩大了存款,又受到了客户的欢迎。

1988年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4�9亿元,资金自给率由1987年的47%上升到60%。

招商银行从筹备开始,就注意按照国际惯例创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当时法规制定了《招商银行章程》。

作为企业独资的银行,招商银行具有管理直接、决策迅速等优点,但在资本积累、市场开拓、业务发展等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招商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建立吻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产权制度是招商银行走出蛇口、走出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石。

1987年11月16日,在招商银行第二次董事会上,王世祯行长代表经营班子,向董事会提出了向全国性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扩股增资的想法,将招商银行由企业独资兴办的银行改变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经过董事会的充分酝酿,全体董事会一致同意了这一设想,并对《招商银行章程》进行了修改。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1988年8月11日召开的招商银行第三次董事会通过了增资扩股的方案。

1988年1月11日,深圳人民银行批复同意设立招商银行罗湖营业部,这标志着招商银行网点开始走出蛇口,走向深圳,全面进入深圳市场的竞争。

新开设网点后,招商银行克服网点少、人手紧、知名度低等重重困难,以信誉、服务、灵活、创新为信念,努力给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很快赢得了口碑和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大开发拉开了帷幕,招商银行抓住机遇,积极介入。

1990年8月19日,招商银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支持,开始筹建第一家异地分行上海分行。

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试营业,4月29日上海分行试营业。

这是招商银行第一家外地分行,它的营业标志着招商银行走出深圳,走向全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招商银行已从当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发展成为了一家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

截至20O7年12月,招商银行在中国境内设有4O家分行及534家支行

在境内外权威媒体和有关机构组织的各类调查评选中,招商银行获得“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十佳上市公司”等多项殊荣,是中国银行业中公认的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银行之一。

除了招商银行外,深圳还有一家实力非常雄厚的银行,它就是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

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

成立以来,深圳发展银行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由最初的6家农村信用社,成长为在18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230多家分支机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2004年,深圳发展银行成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战略投资者的成功引入,将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本土经验有效结合,在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各个领域为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5年,深发展正式确立了“定位中小企业,打造贸易融资领域专业品牌”的发展战略,公司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专家态度、专业素质,高效率、高附加值,正成为深发展系列公司产品品牌的显著特征。

随着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香港、北京设立了代表处。

此后的“深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华东、华北、西南、华南的全国性战略布局,机构与业务网络日臻完善。

深圳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深圳建设资金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金融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从而推动了中国金融行业现代化的进程。深圳高科技引领全国

1989年7月,一个身材高挑瘦削的青年人,从合肥骆岗机场登上了飞往深圳的麦道飞机。

这个27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巨人”的史玉柱,而此时的史玉柱既无资金也无靠山,但他怀里揣着几张宝贵的软盘。

这是史玉柱从深圳大学软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不久后,再一次返回深圳。

在此之前的1986年,史玉柱得到安徽省一位副省长的赏识,这位副省长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他面试了史玉柱,并将其招为深圳大学软科学专业研究生。

1988年,史玉柱产生了创办企业的理想。

1989年1月,研究生毕业后,史玉柱回到合肥原单位,没几天,他提交了辞职报告。

辞职后,史玉柱向以前帮过的朋友借了一台PC机,开始在家编写文字处理软件。此时,他要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直接用电脑打字。

半年之后,M-6401在史玉柱合肥的家中诞生。史玉柱送了一套给原单位。

在原单位,人们发现几张软盘一装,就能打出比四通打字机24点阵更漂亮的64点阵字,而且,编辑屏幕比四通打字机大很多,单位的四通打字机从此被放到一旁没人用了。

一看有戏,史玉柱立即揣软盘,南下深圳,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深圳大学,偷偷“混进”学生宿舍栖身,偷偷“混进”机房,借用学校的电脑编写程序。

但史玉柱毕竟已经不再是深圳大学的学生,不久,他就被机房的管理员发现,无法再到机房“蹭”机器用了。

于是,史玉柱不得不通过熟人找到配有计算机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了他“上班”,别人不用计算机的时候他接着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史玉柱完善着M-6401桌面文字系统。

经过近一个月努力,史玉柱在固化字体、增加字库、批处理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问题,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于同界面,并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单提示,经过综合压缩,保证大字无锯齿,小字笔画均匀。

此时,史玉柱确信M-6401是一个成熟产品。

于是,史玉柱就把这个软件拿去压缩成一种卡,可以装进电脑主机里。“汉卡”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有了产品,想要把它卖出去,史玉柱还需要有个公司。于是,他联合另外3个伙伴钱宇、姜巨满、蔡玮,用他带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

当时,史玉柱每月只要交一两千元固定的管理费用,剩下都归自己所有。

创业之初无疑是艰难的。

没钱买电脑,史玉柱就将自己的软件演示给卖电脑的老板看,并对买电脑的说:“我现在没钱,你让我先拿回去,等我软件卖了钱,给你多加1000元利润。”

卖电脑的老板居然同意了,让副经理将电脑抱给史玉柱。这名副经理后来还加入了史玉柱公司,现在成了征途公司副董事长。

没钱打广告,史玉柱跑到北京,闯进《计算机世界》报社广告部,演示软件给当时的广告主任贺静华看。

看到产品确实不错,或者是被史玉柱的精神感动,贺静华答应先给史玉柱做3期四分之一版的广告。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第一次刊出了史玉柱写的M-6401中文软件广告前天,广州一家政府机关打电话过来说要买,史玉柱跳上中巴赶到广州去,留了3套软件给他们。

回来后,史玉柱立刻接到了宁波的要货电话。

就在当月,史玉柱公司收入达到4万多元,9月份,更是达到16万,10月份超过100万。

M-6401开始使用后,软加密很快被破解,史玉柱又设置加密卡。

10月,史玉柱用100万元广告费投向《计算机世界》,这个月,他的M-6401月销售额乘势攀升到了500万元。

在各种政策激励下的特区深圳,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挑战,在科技领域亦是如此。

2008年10月30日,在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位列第九的是马化腾。

在中国,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马化腾是何许人,但很少有人不知道那个以可爱的小企鹅形象为代表的聊天工具QQ。

马化腾创建的腾讯公司就是靠着这个聊天工具改变了1/13中国人的沟通习惯,并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马化腾于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汕头市。1984年,随父母迁至深圳。

1989年,马化腾进入深圳大学。进入大学后,曾经酷爱天文的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在深圳大学的岁月,马化腾的计算机天赋已经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的克星,又可以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解决方案,有时还干些将硬盘锁死的恶作剧,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而也正在这一年,马化腾的大学师兄史玉柱开发的“汉卡”软件已经红遍中国,巨人集团名噪一时。

从师兄的身上,马化腾得到了某种启示。马化腾是潮州人,潮州人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商业细胞开始在马的身上“激活”。

当时,正是股市最红火的年代,聪明的马化腾于是与朋友一起开发了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这个软件一炮而红,在赛格电子市场甚至卖到断市。

同一时间,马化腾亦弄潮股海,并在1994年完成了一次飞跃,为其后来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那时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从1998年开始,马化腾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他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

此时,工作经历使马化腾感到,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1998年11月,27岁的马化腾创办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1999年2月,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基于英特网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即腾讯即时通信,简称“腾讯QQ”。

于是,一个网络神话开始了。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成了腾讯最大的问题。

“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这就是马化腾创业之初的写照。

就这样,这家由10多个人组成的公司,力量单薄得可怜,创业的艰难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疲于奔命。

当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也仅仅印了一个“工程师”头衔,当时的主要业务只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

公司创建3个月后,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OICQ,这就是QQ的前身。

然而,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当时并没有给当时的腾讯人带来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国内也有好几款同类的软件,用户也不多,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OICQ。

面对残酷的竞争现实,倔强的马化腾不肯服输,他认定这个聊天工具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

就这样,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免费使用,可是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很多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了500万用户。

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招架,因为人数的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

面对困难,QQ只好去偷用人家的空间和带宽,没有钱来买服务器,而市场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欢迎,下载的人特多,2000年,OICQ的冬天到来了,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腾讯终于要出手让贤了。

2000年,QQ的团队找到了刚刚临时成立的联想投资筹备小组,结果报告都还没递到联想在深圳的负责人朱立南手里,下面的员工以看不太懂为理由,就把腾讯的人打发走了。

接下来,马化腾找到网易,但网易的负责人丁磊也没有看上QQ,因为丁磊当时更看好邮箱,他认为QQ技术含量太低。

于是,马化腾又找广东电信,在谈价格时,广东电信只愿意出60万,马化腾最初还答应了,但当广东电信的人来办公室收拾桌椅板凳的时候,马化腾后悔了,就这样,公司没有卖。

此时,马化腾下定决心留下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把它培养长大。

于是,马化腾就开始四处筹钱,国内筹不到就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

几经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化腾遇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腾讯220万美元的投资,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

利用这笔资金,马化腾给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

多年以后,马化腾还喜不自禁地回忆:“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当然,马化腾很清楚,光靠国外的风险投资是不够的,他开始想办法从客户身上挣钱,因为如果每个用户愿意花一至两元的话,腾讯就有近4亿元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啊。

有一次,马化腾发现韩国有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于是马化腾把它搬到了QQ上。

为此,马化腾还找来了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这些公司最新款产品放到网上,让用户下载。

这样一来,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免费服务,以满足其即时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诱惑力的体验性增值服务,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

这一措施使腾讯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当时,腾讯的这一块业务增长很快,有超过40%的用户已尝试过购买。

2004年前3季度,腾讯盈利达3�28亿。不久,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又募集了两亿美元的资金。当年弱不禁风的小树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熟知马化腾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玩也是一种生产力。”从玩中找到乐趣,把玩的心态和现实结合起来,不仅是马化腾发展事业的原则,也是他开发聊天软件的一个宗旨。

对创业者来说,乐趣重要;对QQ的用户来说,乐趣也同样重要。

马化腾经常对别人说:“QQ有两个用途,一是商用,一是娱乐。”

因此,除了精心强化QQ本身的通信功能外,马化腾还一直希望QQ能往娱乐方面发展。

而在娱乐化方面,QQ也可以孵化并开发出很多种个性化的产品和功能。马化腾觉得在这方面腾讯人重视的程度还不够,所以他决定把用户的兴趣点定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

很快,腾讯成功了。后来,腾讯QQ拥有超过1�6亿的用户群和730万付费会员,同时拥有1310万的注册短信用户,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即时通讯运营商。

然而,随着免费即时通讯的不断开发和推广,即时通讯工具如微软的msn、网易的泡泡、UC、ICQ、YahooMessenger等等,层出不穷,他们纷纷向QQ的垄断地位发起进攻。

面对竞争,马化腾并不担心,因为即时通讯市场非常特殊,并不是简单地卖一个软件产品就可以了事的。产品、服务、运营三者任何一方面缺位,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腾讯在国内运营了几年,这方面的优势已经凸显出来。而其他的新产品从构筑运营、服务体系,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此,这位年轻的CEO举重若轻地说:“在战略上我们欢迎竞争,但在战术上我们非常重视竞争对手。我们会做很多具体的分析,比较各自的优劣短长,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腾讯早已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2005年,腾讯公司在北京举行了一个活动,庆祝他们刚刚推出一年的QQ游戏突破100万用户。而QQ游戏的推出,正是腾讯挖掘用户在即时通讯以外的娱乐需求,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个重点。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腾讯QQ的用户群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注册用户高达2�91亿,活跃用户7100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600万,腾讯QQ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而QQ的标志,那两个憨态可掬的企鹅更是风靡了无数年轻人。

后来,在高科技领域已有“南有深圳,北有中关村”之说,深圳和中关村一起引领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

在未来,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深圳特区涌现创业热潮

1992年,一个漂亮的哈尔滨女孩刘伟宏来到了深圳。

此前,刘伟宏本来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员工,可是到了1988年,她却辞掉了铁饭碗,在大街上租了一个摊位卖起了服装。

服装摊不大,她也没有什么经验,但她有女孩子的直觉,进的衣服总能卖得出去,很多女孩子都到她的店里买衣服,一个月能赚1万元。

然而,这些成功并没能满足刘伟宏的心愿,因为在她心理还怀着一个更大的创业梦想。

怀揣着这个梦想,刘伟宏来到了深圳。

到了深圳,细心的刘伟宏本发现,当时的东门汽车站具有极大的商机。在东门汽车站周边的门店,每家的汽水批发生意都很好。

于是,刘伟宏每天下班后就到汽车站附近转,看有没有机会租个铺位。当时,这里正好有一个40平方米商铺出租,她就毫不犹豫地租下了。

由于汽车站的人流量大,汽水批发的生意很好做。很快,刘伟宏手里可运转的资金迅速攀升。

接着,刘伟宏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开始投资开酒楼,1992至1997年,刘伟宏一连在深圳皇岗口岸、泥岗村、笋岗等地方开了4家酒楼,生意越做越大。

然而,就在刘伟宏租房开酒楼,把地方做旺后,房主就要求提高租金,否则就不续租。

此时的刘伟宏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物业开发的重要性,做商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物业。

1994年,为了使事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刘伟宏凭着自身的聪慧和胆识,集中全部财力投入数千万元,开发了1�5万平方米的怡景大厦。

根据刘伟宏本的构想,怡景大厦集银行、娱乐、餐饮、酒店、购物、写字楼等功能于一体,这在当时可谓引领时尚的一座大厦。

与此同时,刘伟宏还成立了深圳市怡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就这样,一个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大舞台搭建成功了。

从此,深圳房地产界有了一个美女老板,更有了一个怡景品牌。

1992年,深圳东园路的一家名片印刷店挂上文具店的招牌。“都都文具”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的创始人就是邱文钦。

邱文钦来自潮汕陆丰县碣石镇,小时因家里穷,没有念过书。15岁的时候,邱文钦拜当地的一个木匠为师学做木工。

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邱文钦就和哥哥借了240元钱,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到深圳后,一个做装修的老乡收留了邱文钦等人,让他在工地做工。

第一个月,邱文钦兄弟俩各领到了330元工资,除去90元的生活费,还剩240元钱。

兄弟俩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挣这么多钱,他们都非常兴奋。

到了1989年年底,兄弟俩辛辛苦苦攒到了4000多元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俩决定跳出来单干。

于是,邱文钦哥俩便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以此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

最初,由于没有本钱,他们只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再转包下工程中所需的木工活。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承担什么风险,也能从中赚一份比以前给别人打工多几倍的钱!

在装修这个行当中,兄弟俩因为口碑好、人缘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于是,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好,到了1990年,邱文钦哥俩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班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1991年冬天,一个在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3000多元。

于是,邱文钦就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两名员工。

当时,这是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小店,一台破旧的手摇名片印刷机就是店里全部的生产设备。

然而,此时的邱文钦却是兴奋异常,因为这是一间属于他自己的店子,第一次做老板的邱文钦,被创业的激情撩得激动难抑。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给他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他文具。

邱文钦看到这些东西眼前不禁一亮,他想:自己可以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两不相误,在名片店里卖文具也挺配套的。

说干就干,邱文钦利用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在名片店的内墙一侧,做了个精致的文具售货架,再装上透明玻璃,一个漂亮的售货架立马就成了。

开始的时候,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

然而,月终一结账,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这零零碎碎卖文具赚的钱,居然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赚的钱!

看到这个现象,邱文钦顿时看到了一个好的方向。

1992年初,邱文钦将手中仅有的7000元钱,全部拿出来,用来批发一些新潮、适用的文具用品。

不到一个月,文具被销售一空,赚的钱也是以前的好几倍。

于是,邱文钦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货、销货,慢慢地,邱文钦熟悉了文具这个行业,店里的文具货也越进越齐全了。

到了第四个月,手中已有了两万多元存款的邱文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又将名片店隔壁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发廊转租了下来,自己装修一新后,成了一间文化用品专卖店。

又经过一年多的磨炼,邱文钦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资金积累逐渐增多,进货渠道也越来越广,并取得了韩国、日本等七、八家国外文化用品公司的代理权。

同时,再加之邱文钦有深圳大企业做稳定的用户,自然而然,他的业务量飞速上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1993年,邱文钦开了自己第二家文具分店。

1994年,邱文钦一口气开了4家连锁分店。第二年,邱文钦注册成立了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在以后的岁月里,“都都”专业文具小超市在深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后来,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开设了分公司,在深圳拥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大型配送中心和47家连锁分店,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加盟店。

2002年,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与沃尔玛等国际品牌一起,被深圳市评为百家优强企业和消费者喜爱的名牌商场。

和邱文钦、刘伟宏等人的创业相比,吴海军的创业规模显得更大,因为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电脑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5年初,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成立了,像联想集团一样,这又是一家经营电脑的公司,也是一家私营企业,它的创建人是吴海军。

吴海军于1967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小山村里。1982年,他考上了如皋师范专科学校,17岁那年,吴海军成为一个偏僻山村小学的教师。

1989年,吴海军再次对命运发出挑战:跨专业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结果,考试总成绩进入前10名,被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动力工程系录取。

1992年10月,吴海军开始了硕士论文工作,他被分派到与东南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深圳亿立达公司工作。吴海军去深圳亿立达公司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深圳亿立达向学校要人的时候,本来要的是计算机系的硕士生,但那时,计算机行业正开始热起来,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分配去向很好,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到当时开发程度并不很高的深圳去实习。

就这样,到最后学校只有两位女同学,愿意去深圳亿立达实习

校方为保险起见,决定增派人手,但考虑到当时计算机系再也派不出人选,昔日那位本该录取到计算机系的吴海军进入了校方的视野,而这时的吴海军也想出去闯一闯,就这样,吴海军去了深圳。

而吴海军实习的这家公司,就在深圳有名的华强北商业区。

在亿立达,吴海军每个月仅拿200元的工资,住在一个小渔村里,吃饭都成问题。但他每天仍然坚持写着海量的程序语句,做项目开发工作。

那时候Windows3�1的Beta版才刚出来,国内很少有人能够在Windows下做开发,而吴海军当时做的就是WindowsSDK等一些系统下的程序设计。

仅1993年,吴海军就写了上万行的程序行。他做什么事情都快人一步,到当年暑假,本应该到年底才完成的课题就提前完成了。

1995年初,吴海军离开了福建中银,自己在深圳成立了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

就这样,新天下正式成立了,一个后来对中国电脑配件市场有决定性影响力量的公司就开始起步了。

没有钱,吴海军将老家南通开办的电脑公司卖掉获得了20万元,又向母亲借走了积蓄多年的3万元,满打满算25万元不到。

没有办公地点,吴海军就租了一个居民住宅楼内104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房子。

当时,吴海军把阳台改造成仓库,两间屋子睡人,一间办公,一间做餐厅自己开火做饭。

没有人,吴海军亲自上阵,员工连他自己在内只有4个人。

和一切艰苦创业、投资缺乏的小企业一样,创业之初,吴海军遭遇了很多艰难的考验。

良好的业界关系给吴海军的起步很大的帮助。而吴海军和他的团队对新天下的投入更是成功的保障。

当时,吴海军等人说的最多的有两句话,一句是“趁着还有时间,赶快去吃一点饭。”另外一句是“趁着还有点时间,赶快去打个盹。”

吴海军的迅速崛起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吴海军的眼光,就像他成功的预测了春节将成为销售旺季一样,1995年春天,他又一次把握住计算机多媒体的浪潮。

创业的激情是人和,良好的业界关系可谓是地利,把握住多媒体浪潮是天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向吴海军招手,吴海军不成功都不行。

第一个月,他们胼手抵足,获得了5万元的赢利,初战告捷,他们一鼓作气,在第二个月再创新高,赢利达到了27万元,再其后的短短的5个月内,他们奇迹般地偿还了中银的借款和利息。

到1995年年底,吴海军清点账目,新天下获利600万元人民币。

吴海军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知道,人生的第一桶金子已经被他掘到了。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吴海军和他的新天下开始快速发展:

1995年10月,在电影卡正逢热销旺季的时候,台湾有一批1000片的电影卡要到内地来销售,每片成本需要1000多元人民币。

由于资金压力,新天下只能吃进一半。吴海军一面积极调货回内地悄悄发售到各地,同时,他大造声势海外将有大批电影卡到货,以稳定下游商家。

另一方面,吴海军又派人在自己的店面上摆上样品出低价压对手,对手以为货源充足,恨不能快点出手,货物上柜后平价出售,新天下立刻派人全部吃进。

这样一来,市场上只有新天下一家有货出售,电影卡价格顿时在全国范围内飘涨20%至30%。

到1995年年底,吴海军清点账目,新天下获利600万元。

2001年8月,吴海军成立了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当月,神舟电脑就已经在全国家用电脑的排名中跃居第五位。

2003年9月,更是跃升至国内台式机市场第二位,在笔记本市场也已经进入全国前3位,2003年,神舟全年销售额近40亿元。

神舟一出道,吴海军就把矛头直指国内电脑行业的老大联想。

面对联想的各种优势,吴海军决定采取低价策略,从“4998,奔4电脑抱回家”的宣传口号,到“5980,笔记本提回家”,再到后来7999元的迅驰、6999元的迅驰2代、3999元的一体式电脑、2999元的笔记本、4999元的双核笔记本,神舟的每一个举动都在触动着中国电脑业的神经。

就这样,神舟真正开启了中国电脑的低价时代。

深圳掀起的创业潮,给深圳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时间,从制作业到零售业,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企业诞生,它们的诞生,大大推动了深圳前进的步伐。深圳成功模式享誉全国

1992年5月13日,57岁的蒋开儒怀揣2000元钱乘坐火车来到深圳。

此前,蒋开儒是黑龙江一个县的政协副主席。一个接近60岁的人为什么要放弃稳定的生活而在不确定性中奔波?

蒋开儒并不能确定,但他朦胧地意识到深圳有大主题、大题材和现代主流生活在召唤他,他要感受特区城市清新的呼吸、跳动的脉搏和奔走的步伐。刚到深圳,昔日的县政协副主席,后来成了深圳一个小公司里的临时工,连住房都是几个人合租的。

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使蒋开儒悲观,相反,生活在到处充满生机的深圳,蒋开儒心理是快活的。

第一个月发工资,会计给了他一摞钱,这么多!他的手都有点颤抖了,会计说,你的工资是1600元,还有稿费、福利费等,一共3000块钱。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首传遍全中国的歌曲在蒋开儒的手里诞生了,它就是《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歌词里唱到的“一位老人画的那个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2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每年一度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深圳的巨大变迁。

北京的马耀骥说:“看与不看大不一样。”

浙江的徐起超说:“深圳过去是个小渔村,我们宁波是个市,10余年过去了,差距拉得这么大。”

内蒙古的王维珍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深圳人那种敢闯、敢干、敢改革、敢开放的精神。”

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感到困惑:“为什么辽宁人吃的是广东饼干,喝的是广东饮料,穿的是广东衣服呢?为什么在电视上看到的广告广东比辽宁多?”

他去了深圳以后就不奇怪了。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工人在挑砖,简直是一路小跑;看不到工厂里的工人把手停下来,看不到商店里的营业员三五一群地闲聊。

目睹此景,冯玉忠说:“我当时心里暗想,如果马克思活着看到这般劳动景象,他会说,我的后代懂得怎样搞社会主义了!”

……

深圳的成就是巨大的,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共睹的,伴随这个“深圳奇迹”的出现,一门关注特区发展的“特区学”也产生了。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以及社科院系统,还成立了许多个学术机构来研究和解释“特区奇迹”出现的原因。

当然,不管“特区学”能否真的找到特区奇迹出现的原因,但是有两点是大家公认的:一是深圳特区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二是深圳特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对特区采取的各种优惠政策!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春天的故事》徐明天著中信出版社

《突破中国特区改革启示录》董滨高小林著武汉出版社

《大突破》马立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难忘这八年(1975-1982)》程中原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吴思李晨著新华出版社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余玮吴志菲著新华出版社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源头沧桑(20个第一)》王佳宁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改革开放搞活一百例》《北京日报》总编室编《北京日报》出版社

《大浮沉1987-1997中国改革人物追踪》邢军纪等著中国税务出版社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深圳卷》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婶子,我真的软绵无力了,等我恢复坚挺再说
  • [历史]畜生,我是你妃子你怎么能将我送给别人
  • [玄奇]这是我妈,你们到底要对她做什么?!
  • [玄奇]你这样弄我受不了,快停下来...
  • [现代]这么饥渴,在ktv里就开干了吗?
  • [现代]妻子跟野男人偷情居然当着老公的面!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精品推荐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