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全国掀起创新高潮

二、贯彻执行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5 10:44:22

●2009年8月20日,第三届国际创新方法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1999年8月26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上海市宣布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河北省一家化工厂的厂长这样评价张卫江:“遇到张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企业再赚不了钱,那才是新鲜事呢!”

● 贯彻执行天津大学大搞科技创新

1998年11月,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的“双酚A”项目,完成了由10吨中试,向万吨级工业生产的转化,结束了我国生产聚碳酸酯的关键原料依靠进口的历史。

1994年12月13日,江泽民来到天津大学视察时,“双酚A生产新工艺”的工业化实验,正处于开始阶段。

在当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谈遒教授向江泽民汇报了在项目科研中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做法。江泽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称赞他们把实验室成果直接转化成工业生产,步子迈得很大。

江泽民的到来,给“双酚A”项目科研人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此后,他们又经过几年奋斗,到1999年年底,已达到7000吨的生产能力,2000年,将达到1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产品质量稳定达到聚碳级,尽产尽销,供不应求。

“双酚A生产新工艺”成功实现产业化是天津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立足科技创新,将丰富的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产业优势的一个典型例证。

1999年底,他们又在积极筹备上马一个6万吨的生产装置。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每年大约有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问世,但实际转化率仅为10%,高校中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只达到20%至30%。但是,在天津大学,从1996年到1999年,该校共签订以科技成果有偿转让或入股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经济合同944项,合同经费逾1�5亿元。

这一成绩的取得,首要原因在于天津大学适应时代需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着力营造出鼓励科技开发,重在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天津大学校长单平教授说: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背景下,将丰富的智力资源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社会对高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必须改变过去从学术兴趣出发,只注重发表论文和鉴定成果的封闭状态,在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准确定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天津大学那些年陆续建立并完善了以“三化”为特征的全方位、开放型的科研工作格局,即实行全体科研人员都要参与技术创新的“全员化”;把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类考评体系中,使之渗透到各个环节的“全程化”;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完整、科学、规范的政策体系的“系统化”。

为鼓励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学校专门设立了“天津大学科技进步奖”、“天津大学有偿科技开发基金”;在职称晋升中单列“技术开发系列”,制定了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切实保障科技人员经济利益的《天津大学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以此组织和引导全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紧密围绕现实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以高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企业,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增长。

化工研究所教授张卫江,在5年里,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并且全部实现转化,他的秘诀就是一个“跑”字:首先是跑企业。

多少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化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所需的项目和技术难题,然后把企业的疑难带回实验室潜心研究,攻关成功后再返销给企业。

其次是跑市场。有的企业既为应用科技成果后的预期利益所吸引,又对投资风险感到担心。张卫江就时刻关注着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信息,甚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帮助企业打开市场。

有时为了使企业摆脱暂时的困难,张卫江还帮着企业跑生产,甚至连买设备、租场地、找材料、筹资金这样的份外事也包揽下来。几年来光是攥着技术跑贷款,他就为企业贷来数千万元。

河北省一家化工厂的厂长这样评价他:“遇到张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企业再赚不了钱,那才是新鲜事呢!”

而被企业视为“财神”的张卫江乐此不疲,5年里为学校拿回成果转化费逾600万元。张卫江说:“成果可不是当摆设的,转化的机会等不来,必须自己去寻找,去创造。学校为我们铺设了‘快车道’,我们就要高速跑。”

高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攻关能力,实现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是天津大学科技创新的显著特色。他们概括为三句话:

科技机构多样化、技术创新社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几年来,该校以不同院系的科研部门为依托,先后跨学院成立了“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科研群体,打破了科研人员与学院的单一隶属关系,集纳智力资源,为多学科联合承担大型科研攻关项目提供了组织保证。

同时,他们努力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渠道,优势互补,建立起一批融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借助外力求发展是天津大学科技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即是与中石化总公司合作的产物:中石化总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和基建设备投资,并在科研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开发中心负责承担中石化总公司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课题。

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自建立以来,完成各类研究项目近百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取得专利20项,完成引进技术项目44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到1999年底,天津大学与全国数十家企业建立了科技开发联合体,产学研结合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药芯焊丝是天津大学焊接研究所自主开发的一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天津大学焊接研究所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天津信托投资公司、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了天津三英焊业有限公司,负责药芯焊丝系列产品,及其生产线的工业化开发。

项目生产一开始,就迫使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药芯焊丝降价20%。1999年10月,该公司1500吨药芯焊丝生产线通过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药芯焊丝生产上达到了新的水平。

兴办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条快捷之路。

“天大天财”就是天津大学依托自身科技实力并独家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天财公司以计算机信息、填料塔、光电一体化、工业结晶等多方面高新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为主业,是天津市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高科技股份公司。

公司承担的“基于曙光计算机的税收征管系统”被列为国家重大产业工程推广示范工程,天财品牌的财会、远程教育软件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填料塔新技术分公司开发生产的13个系列、90多个品种的填料和30多个品种的塔内件,已经应用到全国800多家企业、新建和改造了3000多座塔器。仅在天津市推广应用即达80多家,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5亿多元。

据统计,天津大学已形成了由10家学校直属大型企业、50多个院级公司和一大批与社会联办的企业所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到1999年底,仅校办企业的年总产值即可达到8亿元,实现利税两亿元。天津大学走科技创新之路,不仅造福于社会,也壮大了自身实力,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1994年开始,该校科技经费连续5年超亿元,1998年则突破两亿元。

随着形势的发展,天津大学已不满足单个项目的个体化突破。1999年10月,天津大学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订协议,共建“天津大学科技园”。上海成立张江科技园

1999年8月26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上海市宣布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举全市之力将张江建设成为技术创新高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先行先试,锐意改革,从乡村田野变身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重镇,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机制突破,政策倾斜,要素聚集,“聚焦张江”战略激发了一批技术人才的创新热情。中芯国际、展讯通信、桑迪亚等一批创新企业代表了张江的技术高度。

张江高科技园区凭借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战略技术平台。截至2009年上半年,张江高科技园区累计承担国家重大战略课题研究216项。

在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参与了5个专项。其中,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已确立的44个项目中,张江企业承担了7项;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张江企业和科研院校共承担99项,占全国的10�2%。

到2009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芯片研发基地,也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数最多的地区,还是我国以美国、欧盟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的地区。

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大考,张江高科技园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集成电路产业在2009年3月开始率先反弹,7家企业共12条生产线在6月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已达到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前的正常水平。

自2003年开始,张江高科技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每年平均以近3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仍达到23�8%,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09年1至5月,同比增长更高达35�9%。

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发动机”为浦东乃至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着日益强大的驱动力。“张江样本”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理念提供了现实示范。

“聚焦张江”是上海在国家创新战略下进行的区域前瞻性科学实践,核心是探索新型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从全国率先实行企业直接登记制,探索“告知与承诺制”,到率先试点以“张江的事张江办结”为目标的行政审批权下放,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机制创新激发了创新动力。

从“集成电路产业链监管模式”、入境特殊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研究总监企业便捷通关等,一系列开全国先河的产业政策实践,到14个国家部委,先后或联合在张江设立20多个国家级基地或试点,张江高科技园区政策突破释放了创新活力。

从上海市长亲任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组长,实行扁平化管理,到成立园区发展事务协商委员会的民主化建设,张江的体制改革增强了发展推力。

“聚焦张江”引领了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

10年聚焦,矢志创新。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个孕育着上海乃至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希望的科技园区,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省委书记与博士谈创业

2000年1月2日,新的一年刚刚来临。福建省约180名博士在榕城福州欢聚,与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以及福建省知名企业家一起,共话科技创业,展望美好明天,探讨高学历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成功之路。

1999年以来,福建全省各地600多名博士,依托福建省博士分会,在全省开展“百名博士、百家企业、百个项目”的“三百工程”,以主动进取的精神,谋求与企业联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午,7名博士代表,分别讲演自己的创业经验与计划,介绍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风险投资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从中发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突破环节,使人感悟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必然,鼓动更多博士在知识创新的同时投身于科技创业的大潮中。

与此同时,福日集团、福耀玻璃集团、超大集团等一些福建省知名企业的企业家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企业家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对博士们如何进行科技创业提出了建议与希望。作为此次创业座谈会的主要倡议者之一,福日集团董事长唐文合提出,希望能与博士分会共同筹建福建博士产业促进会,使这个协会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能给博士们带来发展的空间,能推动福建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对博士们报效祖国的热情与振兴福建的强烈责任感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明义说:

这么多博士放弃节日休息时间,到这里探讨如何以创业成果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是新千年的新创意。博士是福建省迈向新世纪的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省委、省政府一定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科技创业。

陈明义希望博士们在新世纪里能成为教育家、博导,能成为科技企业家、创新骨干,能成为政府、企业的智囊团,或者直接走上领导岗位,从而为福建的改革开放作出更大的贡献。山东贯彻科技大会精神

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结束之后,山东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全国大会召开后第二天,1月13日上午,山东就召开了全省科技系统视频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科技厅长会议精神。

在会议上,王军民副省长就全省2005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对全省当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1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第六十二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韩寓群省长对山东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

1月16日,在山东省“两会”期间,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研究了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意见,张高丽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张高丽首先高度评价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里程碑意义,要求山东带头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好。

会议完全赞同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省财政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的意见,决定在2月底召开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结合山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1月18日晚,由省政府调研室、省科技厅、齐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5年度山东十大自主创新新闻和十大自主创新人物”颁奖晚会,通过无线电波把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传遍了齐鲁大地的千家万户。

2月6日至7日,全省科技系统、大学、院所、企业500多人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规划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科技部相关司局的有关负责人就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规划、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科技管理改革及国家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作了详细地介绍,这对于山东省各行业、各地方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关村引领创新龙头

2006年1月10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关村引发了极大的共鸣。

听到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关村的许多企业家们,感到由衷喜悦。他们都说,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关村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中关村天生就是创新之地,中关村正在成为我国创新中心,成为世界创新的源头地之一。

自主创新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科学引进,更需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再创新。是否能完成“再创新”这“惊险的一跳”,是衡量引进成效的重要指标。

中关村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走向全球产业前沿为目标,以“购买技术”、“并购企业”、“技术许可”、“国际合作”为主要形式,走过的是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升级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再创新”目标。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模仿和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式,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过程。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当中,四通首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河。当年四通集团先引进日本兄弟公司的打字机,然后将日本三井物产的日文打字机汉化为中文打字机,最终再创新研发推出MS系统中外文电子打字机。

同样,时代集团公司里氏硬度测试仪,也是该公司首先引进国外先进产品,经过消化、吸收后,接连开发了四代产品,直至后来产品国产化率达90%以上。时代公司完成这跨越式一跳以后,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欧美几十个国家。

联想案例更为典型。联想早期的286计算机,除了汉字输入的联想汉卡之外,几乎是标准的IBM兼容机。但联想后来在推出联想1+1电脑、互联网电脑时,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易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集成性创新。如今,在进一步学习融合众多新技术的前提下,联想发起成立了“闪联”,开始向原始性创新挺进。

众多活跃的中关村企业,已经使中关村成为我国消化吸收国际最新技术的桥头堡。国际上只要一出现新技术,中关村就有跟进和模仿学习的企业。快速捕捉新知识和积极学习的能力,成为中关村创新能力的基础。

多少年来,在环保、新能源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领域,中关村企业就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和再创新开发。

比如,王怀东博士从国外带回已经成熟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创立了嘉博文公司;中信国安MGL公司引进国外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突破了国外厂商对该技术的垄断,研发出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走出去和国际化的大趋势中,中关村的龙头企业开始以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和技术跨越。

京东方集团,2003年通过收购韩国现代公司液晶显示屏全部业务,获得超过2000项液晶显示相关专利,从而将整套研发和生产体系向我国转移。京东方还在整合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的技术资源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了原有的3�5代线向5代线的升级,逐渐形成了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联想集团于2004年底整体并购IBM的电脑业务,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公司。原IBM的1500余项专利皆归联想所有,加上此前自主拥有的1000余项专利,联想现在已合计拥有2500余项专利。原IBM位于美国罗利、日本大和的研发中心并入新联想集团。

整合之后,新联想分别设立了北京研发中心、大和研发中心、罗利研发中心,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研发布局。拥有这1500余项新专利后,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

联想今后每年把营收的2%投入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仅2006年的研发投入预计高达25亿元人民币。2005年8月,新联想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成功扭转IBM电脑业务连续3年以来的亏损并实现大幅增长,表明收购业务初步成功。

在国外,大型企业往往通过购买、兼并或合作,将其他机构的创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内源知识”。这些产权的转移和自行开发一样,都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手段。

京东方和联想的跨国并购,都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并购方式获得快速扩张急需的业务和相关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赶超。这是中关村企业迈向世界大企业之林的可行路径之一。

20多年来,中关村创业史,从1980年陈春先下海,到柳传志、王选,到王文京、求伯君,到王志东、张朝阳、周寰,再到冯军、陈卫、李彦宏、邓中翰,几代企业家前赴后继,在这里创业、创新。

20多年来,联想、方正、用友、金山、新浪、搜狐、大唐、华旗、信威、百度、中星微,一个个企业在这里创业成长、发展壮大,演绎着技术创造财富的传奇。

中关村人在寻找、探索和突破中,形成了一种“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开辟了一条自主创新、市场化发展的产业报国之路。

个人创业投资、战略投资、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成为中关村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石;技术人员下海、海归人员创业、大企业衍生新企业,成为中关村产业壮大的汩汩源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中关村产业发展的三把利剑。

制度创新为中关村发展拓宽了巨大空间。成立新技术试验区、成立中关村管委会,颁布《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中关村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突破旧框框,根据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中关村,建设孵化器、专业园、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一区多园,助力产业集群的成长,已经形成创业、孵化、集聚的良性循环,成为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创业集聚区,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展望未来,按照“自由创业、自主创新、自有品牌、自信跨越”的新四自原则,中关村人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在继续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昌掀起科技创新高潮

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南昌高新区迅速做出反应,出台了《南昌高新区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

南昌高新区围绕增加园区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立投资政策体系,每年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园区企业掀起了一个自主创新的新高潮。

在政策的推动下,南昌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6年,南昌高新区共有274个产品获得各类计划立项。

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中,江西先锋环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先锋在线药品交易平台”等15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

在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生化液体单试剂”等11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400系列高速三相无刷发电机”等16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2006年,南昌高新区共有各类技术中心33家、重点实验室15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

2007年,南昌高新区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2家,占江西省总量的60%,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西省的57�1%;软件企业230家,软件总收入30亿元,占江西省总量的8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754项,列入国家级各类技术项目400余项。

大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创新、应用、转化能力也不断增强,构成了南昌高新区新型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南昌高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布好了局,定好了位。深圳靠市场机制创新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

敢于把深圳改革开放25年来积累的财政实力大胆投入到自主创新中去,为今后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决策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共鸣。因为,自主创新已经内化为深圳人的一种精神。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就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发展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的经济增长方式就逐步向“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转变。

据统计,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超过百亿元。深圳万元GDP的能耗、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8%、64�7%和11%。

通过持续推动自主创新,深圳不仅实现了工业发展从依靠“三来一补”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而且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依赖外资向自主创新为主导的转变。

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466�9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深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842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自主创新从“星星之火”到“万紫千红”。在深圳,一批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群体、企业家群体和科技人才群体迅速成长。

截至2005年底,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达280家。除华为、中兴通讯、中集、比亚迪等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外,一大批掌握了各自领域核心技术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深圳的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于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

现在的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深圳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牢固确立,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资者、组织者、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

每年,深圳中兴通讯公司确保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他们还建立了规模很大、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体,同时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

对创新路径的正确选择,是深圳自主创新型企业大面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深圳成功的自主创新型企业,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组织创新活动,在创新产品做到一定市场规模后,再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圳同洲电子公司就是在机顶盒技术上,作专业化拓展,研发出高清数字机顶盒等高端产品,并把产品打入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目标是在5年内成为亚洲最大的数字电视供应商。

深圳之所以能够在自身科技资源薄弱的条件下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一是自主创新始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首要作用。

20多年来,深圳不断破除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最早形成了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新、创造的活力;通过要素市场改革,高新技术企业得以按照市场规律便捷地配置创新资源;通过投融资制度改革,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资金链。

制度创新所形成的市场机制,使深圳具备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和条件。

二是自主创新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例如华为公司用近4年的时间引进、建立了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和集成供应链,保证能把客户需求及时纳入公司的研发和运作体系。

三是产学研结合始终围绕市场开展。以前很多研究课题是“封闭循环”,现在必须面向市场“开放循环”。论文写在产品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败市场说了算。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虚拟大学园。这个由深圳市政府和数十家大学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及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创造了“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的模式。

截至2005年底,虚拟大学园共建立不同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孵化”科技企业276家,转化科研成果222项。

深圳市委为了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多项措施。

首先是抓战略。从1992年开始,深圳市就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此后,历届领导班子都坚定不移地贯彻自主创新战略:1995年,提出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2000年前后,及时提出重点培育本土自主创新企业的战略方针;2003年,正式提出了建设“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2005年,鲜明地提出“要把自主创新写到深圳发展的旗帜上”,并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其次是抓政策。近10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先后制定和实施了50多个有关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范性文件。

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的1号文件又提出,进一步降低创新型企业“注册门槛”,使深圳成为创新型企业综合营运成本最低的城市,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等。

再次是抓环境。深圳市规划、建设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40多家创新企业孵化器,解决了产业集群的空间问题。

深圳市还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了虚拟大学园,初步搭建了自主创新的公共平台。

深圳市还创建国内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机构和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形成了有效支撑自主创新活动的资金链。

深圳市还成功策划、举办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缓解了深圳技术输入渠道不畅的问题。

在对企业服务方面,深圳市政府倡导“政府服务的成绩单由企业填写”的理念,全力服务和支持自主创新骨干企业。

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为华为公司服务的领导小组,市长亲自担任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工作组,开通绿色通道,主动过问困扰公司发展、企业自身又无力解决的问题。

2005年底,深圳市贸工局增设了“企业家服务处”,让深圳成为“企业家创业的乐园”。

2006年以来,深圳市进一步提出,要使政府部门逐步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过程的监督者和绩效的评估者,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和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新体制。黑龙江应用新方法创新

2009年8月20日,第三届国际创新方法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这是国际创新方法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德国、俄罗斯、英国、韩国、日本等国的近20位国际级TRIZ专家、国内3家重点企业、5所重点高校及各大科研院所的TRIZ专家约300人汇聚一堂,共同研讨TRIZ理论在CAI发展中的应用。

TRIZ是什么?这个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名词一时备受关注。

自2007年5月国家科技部提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工作以来,黑龙江省借助地缘优势和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雄厚基础,开展了被称为俄罗斯“国术”、“神奇的点金术”的TRIZ理论的推广应用活动。

2007年8月,黑龙江省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

在TRIZ理论的推广活动中,黑龙江省科技厅与德国柏林现代TRIZ国际学院、北京亿维迅集团、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德国籍白俄罗斯专家米哈伊尔・奥尔洛夫教授、北京亿维讯集团公司赵敏总经理等国内外TRIZ理论专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

黑龙江省围绕TRIZ理论的宣传、培训、教育、推广应用和国产化,广泛深入开展了推广试点工作。

截至2009年,全省共举办TRIZ理论专业培训班27期,培训人员2274人次;举办TRIZ理论培训讲座100余场,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5000余人;编写了国内首部TRIZ理论高校教材,出版简易读本14部;还开通了全国第一家TRIZ理论专题网站,后来网站点击率已突破35万次,在同类网站中居全国第一位。

在东北林业大学等省内大学,TRIZ理论课已由最初的公共选修课变为2009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修学分的必修课。

2009年,全省TRIZ理论培训工作已基本覆盖省内13个地、市和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不同层面。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黑龙江省的TRIZ研究结下累累硕果,与之伴生的则是专利成果的大批涌现。

在位于开发区的新中新集团总部入门处,一台取代了门卫的“易访通”格外引人注目。

来访者不必手填会客单,只需用身份证在与计算机联网的“易访通”上刷一下,就留下了会客信息,信息同时传递给被会见人。这套会客系统大大方便了写字楼管理,同时解决了效率低下、证件混乱、人证不符等管理难题。

“由于在产品研发中采用了TRIZ理论,大大缩短了发明路径,‘易访通’系统从构想到上市只用了一个月。”新中新集团总工程师韦秋阳说,“如果采取常规的研发模式,产品从设计到成熟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时间。”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简称,是由俄罗斯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过对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的一套发明创新理论。TRIZ理论也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

TRIZ理论及方法已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指导创新的最佳工具,在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极大关注。

“没学TRIZ之前,总认为搞发明和我们这些搞教学的人无缘。”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TRIZ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杨艳秋说,“一旦掌握了TRIZ理论,就会改变思维定势,总会琢磨着搞发明。”

在参加黑龙江省首个TRIZ培训班的同时,杨艳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资源分析的培训模式设计”。如今,这一设计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而且是国内TRIZ理论首次应用在管理领域的一项发明专利。

应用TRIZ理论加快研发速度,在黑龙江已不是“个案”。截至2008年,通过学习应用TRIZ理论,全省共申请专利69项。

哈尔滨仁皇药业以五味子作为研发重点,由于五味子基础研究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要想在此产品的技术开发上占有一席之地已相当困难。

为此,该公司科研人员运用了TRIZ创新原理中的39个工程参数构成矛盾矩阵、40个解决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以及11个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将五味子资源利用到最大化,进行综合开发,创造性地找到了五味子现代中药开发的新途径“五味总脂安神软胶囊”的研制项目,一举成为该行业的领先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TRIZ理论专家眼中,掌握了TRIZ之“渔”,就意味着收获更多的发明之“鱼”。

“据统计,运用TRIZ理论可增加80%至100%的专利数量,可提高60%至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可缩短50%新产品上市时间。”黑龙江省科技厅负责人总结说,“随着TRIZ理论的普及,这一效果在全省正日益显现。”

专家指出,对于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并不占优势的黑龙江省来说,TRIZ正是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胜法宝。通过在全省推广这个“神奇的点金术”,在不增加巨额投入的情况下,便可大幅提升黑龙江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黑龙江省从此向应用和产出专利进发。企业再掀自主创新高潮

2009年,中国企业又掀起自主创新的新一轮高潮。

当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流侵袭着我国年轻高新技术企业时,有些企业却表现出坚韧的耐力,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优势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在这个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的经济“冬天”,他们的经验或对众多中小企业“过冬”有所帮助。

2008年年底,近百家企业在第七届中国成长百强揭晓盛典暨第十一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向世人展示了成功的笑容。

在高科技、电讯、传媒行业的异军突起,更是抢人眼球,来自这些行业的企业以超高的平均成长速度位居百强前列。

其中,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雄踞榜首;以差异化定位的酒店服务公司汉庭酒店集团位居次席;明拓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速度获得季军。

此外,保罗生物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宏光好运来集团有限公司、嘉善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永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长河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紧随其后。

这一现象意味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

国内中小企业管理培训机构易中公司董事长宋新宇认为,当时,我国正不断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将创新融合在发展的机遇中,把创新变成发展的机会,甚至把危机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发展机会,在这些情况下,所有的企业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华亚微电子,拥有150人的创新团队,几个月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黏”在计算机上设计IC芯片。因为要尽快完成方案交给客户推向市场,团队成员经常要工作到22时多。

华亚微电子综合总监、董事刘玮满怀信心地说:“创新与产值成正比,我们85%的人员都在集中搞研发,2008年销售额应该有两亿元,能与上年持平,甚至有所增长。”

太原高新区的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由于受钢材等金属材料价格上涨、运输开支增加影响,导致硬件成本增加,对罗克佳华生产的智能MCC即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构成巨大冲击,降低了产品利润率。

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罗克佳华积极应对,在智能MCC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下大力气从事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并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ACC和环保ACC。

其中,管理者驾驶舱即管理软件和专家分析系统,为企业和行业管理者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持。该公司总经理李玮说,现在公司叫停了未来一年的投资并购计划,投资项目大为减少,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然而,当全球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时,当众多企业遭遇由此带来的发展压力时,到底怎样的做法才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我认为这次危机正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澳中贸易促进会副会长林东峰说,就是要借机下调制造业的比例,提升服务贸易的比例。对企业来说,这个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企业到底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宋新宇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司在经营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有的甚至作出了根本性的变革。

这些创新中,固然有的是迫于形势,因为经营方式不转变就意味着死亡,但也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有就是一些企业已经把创新变成了自身的血液,变成了一种自发的经营和发展原动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危机时期,关键是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企业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在远东电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希兰看来,制度管理对企业尤为重要,一定要随国家政策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她表示,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该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经营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客户不理解,但事实最终证明,这些做法是有效的,制度创新很重要。

2009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抵御金融危机的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贷款限制等。但企业不能守株待兔,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下,再好的政策也不会保护落后企业。

众多专家分析认为,对我国企业来说,更大的考验在2009年,而专利成为检验企业“功力”的重要指针。

上海佳动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液化石油气为动力燃料的研究,开发建造的全自动动力装置性能测试台和安全性能测试台,成为国内外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关于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相关的专用试验台。

“危机来临,我们公司拼的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速度。”该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说,由于公司当时拥有获授权或受理的专利30余项。

截至2009年1月,该公司项目实施产业化产值超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销售超过20亿元,实施专利授权使用收入超3000万元,专利作价入股98万美元,手中有“粮”,自然不慌。

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废弃物变成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该所所长蒋佃水介绍,当时该所已创造了20多项专利技术,由于研究方向面向“三农”,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所以金融危机对该所影响不大,出口量反而有所增加。有专利撑腰,蒋佃水对企业2009年的前景十分看好。

一系列事实表明,自主创新成为高技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专利技术成为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

自2009年起,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免除企业购买设备等税收负担。

业内人士称,这项措施除了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外,还放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的积极信号,中央财政为此少收入的超过120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购买新设备来进行产品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各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政策的落实,各地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老公,不要了,呜呜……人家都快舒服晕过去了
  • [历史]小美人想试试五个壮汉一起嘛
  • [历史]一觉醒来,嫂子一丝不挂躺在身边
  • [现代]想睡我女人,就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 [现代]你除了弄我一身口水还能干什么?
  • [奇幻]穿着暴露的美女整天晚上来撩我。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