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握手: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

五、代表团回国途中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5 10:44:27

●毛泽东说:“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

●毛泽东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

●毛泽东对苏联专家说:“现在,我们头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脚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 代表团回国途中毛泽东一行踏上回国专列

1950年2月16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宴会,为毛泽东饯行。

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赛福鼎、伍修权、欧阳钦、边章五、师哲和叶子龙。

苏方出席宴会的有:什维尔尼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伏罗希洛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赫鲁舍切夫、布尔加宁、维辛斯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孟希科夫、葛罗米柯、佐林、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罗申、陆军上将施蒂门柯、准上将日加列夫、海军上将尤马谢夫,以及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代表米古诺夫。

宴会是在友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宾主双方纷纷举杯为中苏两国的友谊干杯。

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一行登上回国的专列,结束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苏联之行。

前往雅罗斯拉夫车站送行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米高扬及布尔加宁,苏联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苏联对外贸易部部长孟希科夫,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罗申,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雅斯诺夫,莫斯科市卫戍司令西尼洛夫中将,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代理司长库尔久科夫,苏联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布舒也夫及苏联外交部其他高级负责人员。

前往车站送行的,还有中国驻苏特命全权大使王稼祥及大使馆全体人员,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拉斯什维契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朱宁河,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布拉果耶娃夫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布吉奇,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索贝克,蒙古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公使伊丹甲布,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公使纳塔奈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团长阿贝尔及波兰共和国临时代办赞布罗维奇。

送行时,火车站上排列有荣誉仪仗队,并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及苏联的国歌。火车站上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国旗。

在登上列车之前,毛泽东在扩音机前发表临别演说:

亲爱的同志,朋友们:

我和中国代表团同仁周恩来同志等这次在莫斯科会见了斯大林大元帅以及苏联政府其他负责同志,我们相互间在中苏两大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充分了解与深厚友谊,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而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

留在苏联的时期内,我们曾经参观了许多工厂和农场等,看见了苏联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看见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同志和联共党的教育之下所养成的革命精神与实际精神相互结合的作风,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信念,即: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我们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以及在十月革命策源地的列宁城,受到了热烈的招待,当我们离开这伟大的社会主义首都的时候,特向斯大林大元师、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致衷心的谢意。

中苏永久友好和永久合作万岁!

苏联人民万岁!

世界革命导师与中国人民的挚友――斯大林同志万岁!

17日22时30分,毛泽东和周恩来登上苏联列车,离开莫斯科回国。

为他们服务的许多苏方工作人员知道消息后,顾不得穿上大衣,站在冰天雪地里送行。

后来才知道,这些服务人员都是在斯大林身边工作的人。苏联服务人员称赞中国领袖亲切、平易近人。毛泽东以他的德高望重、慈祥可亲,博得了苏方工作人员的敬重与爱戴。

2月17日启程的那天上午,周恩来对毛泽东住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做了统计,亲自为他们每个人准备了纪念品。全部礼品分配妥当后,工作人员们前来领取自己的那一份,并向周总理握手致谢。

最后领取纪念品的是瓦利娅、玛露霞和克信妮,她们3位同中国代表团朝夕相处时间较长,也是同毛泽东、周恩来接触最多的人。

尤其是瓦利娅,她原在斯大林的餐厅工作。周恩来见她做事麻利,常常一个人照顾―二十人的饮宴,而且从容不迫、有条有理。所以在闲谈中多次夸赞瓦利娅轻巧灵活,既能吃苦耐劳,又形如飞燕。

管毛泽东房间卫生的就是平时为斯大林打扫卫生的30多岁的格鲁吉亚人玛露霞。瓦利娅不喜欢说话,而玛露霞则爱说爱笑。

一次,周恩来的警卫秘书何谦在值班,玛露霞同他聊起来,尽管语言不通,各说个的,但仍然谈笑风生。毛泽东正在睡觉,被他们吵醒了,起身循声而去,发现是他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说笑。

工作人员们帮助中国贵宾把要带的物品搬上汽车,并把毛泽东、周恩来一直送上汽车。三个女工作人员她们连大衣都没来得及穿,站在冰天雪地里目送毛泽东,周恩来离去。

望着望着,她们个个都流了泪,特别是互利娅哭得特别厉害,她双手捂住自己的脸,泣不成声。瓦利娅、玛露霞都是斯大林的贴身服务人员,毛泽东以他的德高望重、慈祥可亲,博得她们的敬重和爱戴。

周恩来则以他特有的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忠厚长者的风度,使服务人员乐于接近他、亲近他。

回程的列车就要启动了,这时,车厢里挤满了中苏双方的保卫人员,莫洛托夫想和毛泽东再讲几句话,好不容易才硬挤进去。

他向毛泽东转达了斯大林的话,大意是:望你注意身体健康。多加保重,在路上、在国内都要注意保重身体,切勿大意。

另外,要注意搞好保卫工作。不要轻视敌人,更不能麻痹大意。你们的道路是遥远的,行程是漫长的,只有有了健康的体格,才能继续自己的行程。我们祝愿你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目的地。

莫洛托夫最后说:“回国的路途很远,在苏联如同在家里一样,你如果愿意在苏联境内的某地休息或游览参观,我们都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安排好。”

随行的还有胡志明。毛泽东、周恩来、胡志明各一个车厢。负责送行的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和工作人员是一个车厢,中方人员有欧阳钦、叶子龙、汪东兴等人。

李富春、叶季壮、李强等均留在莫斯科继续谈判。

列车启动了,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踏上了归程。

在车上,毛泽东研究了铁路沿线各地的情况,决定每到一个大站,不论白天黑夜,都要下车参观。毛泽东沿途参观苏联城市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乘火车离开莫斯科回国。

专列到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时,已经是深夜23时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是俄罗斯乌拉尔最大城市和工业、交通、文化中心,叶卡捷琳堡州首府。

专列到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后,一家机械制造厂的主人建议代表团参观机械制造厂,但代表团到那里时,厂里的工人早巳下班了,只有汽锤车间尚有几个工人在操作,大概是专门为了让毛泽东一行看看6吨级的大型汽锤工作的情形。

代表团还参观了联合电力与热力厂及斯维尔德洛夫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们都睡了,学校领导及教授们在乌拉尔地质博物馆专候中国贵宾。

这所大学主要是研究乌拉尔地区的矿藏。学校领导赠送给毛泽东一个精致的乌拉尔山模型,在这个模型上用宝石标明了乌拉尔山的矿产品种和位置。整个模型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毛泽东把它带回北京后,曾陈列在中南海里。

在鄂木斯克,毛泽东游览了市容,参观了机器工具制造厂。厂领导特意引导中国客人参观了正在加工中方定货的车间。并说:工人们特别热情地精心赶制这批定货,部分成品正装箱出厂,陆续运往中国。

当到达新西伯利亚时,已是黄昏。在这里,毛泽东参观丁契仁洛夫飞机工厂和制造枪炮的兵工厂。这两个厂都是国防工厂,从未对外国人开放过。

午夜时分,毛泽东、周恩来到大戏院观看演出。热情的演员们几乎等了一夜,晚上演出结束后一直没有卸装。毛泽东到后,他们立即演出芭蕾舞剧。

苏方安排毛泽东一行到大戏院不仅是看戏,而且也让客人们看看大戏院的建筑。这座大戏院前后用了20多年才建成,非常雄伟和华丽,给代表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车队返回火车站时,主人又邀请毛泽东参观车站的新型调度室。这时在调度室值班的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她的头饰、胸饰明光闪闪、灿烂异常,在强烈的灯光下,耀眼刺目,使人无法睁眼。

毛泽东走进屋子,女值班员热情地起身迎接,和毛泽东握手,但没来得及谈话,毛泽东就转身退出了房间。他低声说,光线太刺眼了。

2月22日,专列抵达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受到当地党政军领导的欢迎。

毛泽东一行参观了生产自动推进联合收割机的工厂,晚上观看了俄罗斯歌曲合唱队的演出。其中有一组新编的歌曲,内容是赞颂斯大林、毛泽东和中苏友好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组节日是专门为迎接毛泽东的到来而赶排的。

23日,毛泽东在旅途中致电斯大林元帅,祝贺苏联红军建军节。

24日,毛泽东在伊尔库茨克逗留了数小时。游览了市容,并参观了茶叶包装厂。当地负责干部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这家工厂的情况和生产程序,并再三说明该厂用的茶叶全部从中国进口,产品行销全苏。

当专车经过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时,当地党政军领导登车看望毛泽东,恭请中国客人进城憩息,但毛泽东婉言谢绝了。这使他们很失望。

这里原是中国领土,当地居民基本是蒙古族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毛泽东不在此停留也许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25日,毛泽东一行在赤塔停留时,参观了一所幼儿园,并欣赏了孩子们的演出。他们的舞蹈和歌唱都是赞扬中苏两国友谊和伟大领袖的。由于赤塔可供参观的地方不多,中国贵宾们很快又登上列车,继续赶路了。

列车到了边界终点站奥特堡尔时,苏联副外长拉夫伦捷夫登上毛泽东的车厢作最后话别。毛泽东视察哈尔滨

1950年2月26日,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在苏联境内10天的行驶,抵达苏联边境城市奥特堡尔站。苏方人员一直护送到中国境内的满洲里车站,帮助中国同志完成换车、装车等工作后才离开。

由于苏方为中国访问团提供了认真负责的安全保卫工作,使毛泽东这次出访十分顺利。毛泽东吩咐汪东兴、叶子龙代表他本人及周恩来,向苏方列车上的保卫人员和工作人员致谢并告别,还送了20箱橘子、香蕉等水果表示谢意。

抵达满洲里后,毛泽东与专门前来迎接的高岗、罗瑞卿、滕代远、杨奇清、汪金祥等见面,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毛泽东显得十分高兴,一路上和他们谈笑风生。

2月27日10时,列车经过兴安岭到达海拉尔车站,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比平地寒冷。当时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周围望去都是皑皑白雪。

列车在此要更换机车,除了胡志明没有下车外,其余同志纷纷随着毛泽东、周恩来缓步走下列车,到站台上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观赏祖国北部绚丽多彩的风光。大家随意围绕在毛泽东周围边走边谈。

滕代远紧跟在毛泽东身旁,边走边向毛泽东介绍车站的情况。当他们走到一组道岔前面,毛泽东把右手从皮大衣内伸出,用食指指着道岔问滕代远:“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

滕代远立即报告说:“这是道岔。专门用它来拨开铁轨,使列车不会撞头。”

“是吗?”毛泽东仔细看了看。

滕代远说:“扳道岔的叫扳道员,工作时很吃力,劲小的还扳不动。”

“啊,这个玩艺还不简单呢!”毛泽东微笑着说。

滕代远笑了笑接着说:“铁路上这一套东西名堂不少呢!”

“是啊!”毛泽东点点头。

冯纪、任远跟在毛泽东身后,认真地听着毛泽东和滕代远的谈话。东北铁路公安局严佑民局长手握照相机,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毛泽东和滕代远谈话的情形很快地抓拍下来,留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

经过长途跋涉,毛泽东一行于2月27日下午到达哈尔滨。

当天,哈尔滨车站外和月台上密布警卫。14时15分,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哈尔滨火车站。

由于哈尔滨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大城市,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得比较快,再加上是边境城市,所以,省市领导外事活动多,穿戴也比较讲究。尽管当时还在实行供给制,但是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要比关内刚解放的城市好得多。

毛泽东抵达哈尔滨,他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到达位于南岗区颐园街1号住地后,就立刻听取松江省委书记张策和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饶斌等人的汇报。

听取汇报后,毛泽东不顾疲惫,在滕代远、张策、饶斌等陪同下,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视察。

这是建国后,毛泽东首次视察大型工厂。他直接到各个生产车间,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工人群众攀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毛泽东在视察中说: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要管好这个厂,应该给全国工厂做出榜样。

毛泽东还强调依靠广大工人管理好工厂,不懂要好好学习。他要求厂领导既要发挥老工人的作用,依靠他们管理工厂。又要培养新工人,通过技工学校、职工夜校,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从工厂出来,在省、市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毛泽东来到当时哈尔滨市最高的建筑国际旅行社,登上楼顶平台,迎着凛列的寒风,俯瞰哈尔滨。

毛泽东一边听着饶斌对哈尔滨行政区划和布局的介绍,一边顺着他的手势辨认着商业区、工业区、学校的具体位置,并饶有兴致地问:“哈尔滨市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外国人?”

当得知哈尔滨消费需求明显大于生产能力,外国货和外地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况后,毛泽东打断饶斌的话严肃地说:“你们要下决心把哈尔滨这个消费城市改造为生产城市。”

晚上,毛泽东没有用特地为他准备好的高级沙发床和舒适的新被褥,而是让警卫员换上硬板床,铺上自己携带的行李,就连毛巾都是自己带来的。

洗完澡后,他和往常一样把毛毯往床头一搭看起书来,24时才睡下。

当时,哈尔滨很多干部的穿戴比过去阔气许多,对来往的客人接待规格比较高,给人一种不够朴素的印象。

从大环境讲,哈尔滨这个城市很洋化,到处都是俄式建筑,而毛泽东下榻的颐园街1号,是1922年由俄裔林场主葛瓦列斯基所建,欧式住宅庭院,又是这些气派豪华的欧式建筑中的精华,内外装饰得富丽堂皇。

毛泽东来到颐园街l号时天已经快黑了,毛泽东进到屋里脱下大衣,看了看前厅的大镜子说:“这里真阔气。”

到晚上,省、市领导们准备了特别丰盛的晚饭,可是毛泽东的眉头却逐渐锁紧。由于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在场,毛泽东没说什么。他对这些吃的并不感兴趣,只在两三个盘中夹点菜,吃了半碗米饭,其他都没有动就放下了筷子。

饭后,他对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嘛!”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当地领导才明白他在饭桌上吃得很少的原因。

饶斌当即表示,以后“一定照办”。吃过晚饭后,毛泽东来到二楼,在走进寝室时再一次说:“这里真阔气。”

晚饭后,省、市负责同志知道了毛泽东即将于第二天早晨起程,都深感惋惜和留恋,希望主席能够在这重要的历史瞬间留下点什么。

经商量后,大家一致建议请求毛泽东题词。在面见毛泽东后,张策、饶斌等同志说:“我们省市委请主席给指示方向。”

毛泽东没有立即回答,点燃一支烟和大家攀谈起来,问了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毛泽东问张策同志说:“你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当张策回答说住楼房时,毛泽东一语双关地说:“可不要上得楼来下不去,住楼房容易出官僚主义啊!”

说完,他沉思片刻,挥笔为松江省委写下: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当时的省市领导感到毛泽东题词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哈尔滨市委曾专门开会讨论毛泽东的题词,要求广大干部保持艰苦奋斗传统和朴素节俭的作风,不要脱离群众。

第二天,毛泽东在哈尔滨人民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登上返回北京的专列。

毛泽东、周恩来在哈尔滨、长春稍事停留,接见地方干部后,在沈阳大和旅社住了几天。

毛泽东因身体疲劳,只开了一次干部会,也没有在市内参观游览。

一天早饭后,毛泽东说要出去走走,叶子龙立即要了3台车。原来毛泽东是去看望苏联专家。到苏联专家住所后,毛泽东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头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脚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苏联专家们对东方人这种特有的机敏和幽默一时没有理解,他们以为毛泽东所说的“头上问题”是指思想和理论,“脚下的问题”足指实践和实际。

翻译向他们解释说:“‘头上的问题’,是指我们推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打倒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脚下的问题’是指要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造福于人民。”代表团顺利返回北京

1950年3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等一行到达首都北京。

前往车站欢迎的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政府委员李立三、吴玉章、彭真、薄一波、罗荣桓、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叙伦、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蔡廷锴、彭泽民、傅作义、章伯钧、张奚若、谭平山、柳亚子、张东荪、龙云,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章汉夫,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聂荣臻及中央人民政府各委、部、会、院、署、行的首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高级军官,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

前往车站欢迎的还有苏联大使馆代办史白夫,武官郭托夫中将,参事齐赫文,商务副代表尼古拉也夫,首席副武官杜乐文上校;捷克大使魏斯柯普夫博士;朝鲜大使李周渊,参事霍英、金国辅;匈牙利公使夏法朗柯,参事费凯尔特;波兰大使馆代办毕罗奇及苏联驻北京代理总领事谢列金等各国外交使领。

毛泽东、周恩来在乐队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检阅了仪仗队,并与欢迎者亲切握手。

毛泽东从莫斯科到北京,一路上十分顺利,这是由于中央纵队出色地做好了每一项警卫工作。

2月22日,中央纵队接受京津路永定门站路段警戒的安全保卫任务,邹衍当时是政委,他和中央军委公安部队参谋长吴烈对两个师的任务作了明确的分工与规定。

邹衍于26日下达命令,要求各执勤部队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在技术、设备和治安上不能有任何问题,铁路不能受到任何阻碍、威胁与破坏,以确保毛主席返京列车的安全通过。

第一师负责永定门站至杨村站的警卫工作,全长58公里,4个车站。接受命令后,各师团领导沿铁路勘察地形。

3月1日10时,第一师自海淀、清河,第二师自香山,分别徒步或乘车向指定位置开进。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干部沿途观察地形,划分任务段落,对各桥梁、道口、车站派出了警戒兵力。各级都开设了指挥所,纵队指挥所设在丰台,由邹衍负责。

吴烈和杨奇清提前赶到天津,从天津接护毛主席返京。第一师指挥所设在黄村,由副师长蔡久负责,所辖第一团指挥所设在丰台,由团长周俭廉负责。第三团指挥所设在黄村,由团长郭季芳负责。第二师指挥所设在廊坊,由师长刘辉山负责。所辖第五团指挥所设在万庄,由团长聂成龙负责。第四团指挥所设在窦张庄,由团长惠金贤负责。

3月4日,执勤部队对铁路桥梁、道岔、道钉、枕木、信号旗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路基两侧50米范围内进行了搜查,邹衍亲自乘压道车沿途检查。

当天14时,警戒部队全部进入执勤位置,兵力密度达到每公里28人以上。22时,毛泽东的专列安全通过,24时撤销警戒。

在执勤中,曾发生敌特枪击哨兵、偷割电线、向铁轨上放石头、向桥下放炸药等事件,都被及时发现处理,未造成破坏和伤害。干部战士都为能执行这项任务感到无上光荣,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全纵队参加此项任务的干部有490多人,每个班都有至少一名干部。团营干部每人负责一个车站或掌握一个连队。

执勤分队到执勤位置后,想尽一切办法调查了解铁路情况,沿路基搜查爆炸物。有些战士对桥梁检查一遍不放心,还不畏寒冷,一次次下到水里反复检查,车站每通过一列火车就检查一遍,唯恐出现漏洞。

许多战士说,检查有无爆炸物炸到自己无关紧要,能完成任务就行。这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保卫毛主席的高度责任感。

部队当时也不太相信铁路处,当时刚解放,铁路上的人员混杂,乡村车站都有团里的干部负责,邹衍在丰台负责指挥,车站那里要怎么调度就怎么调度,一切都为了专列。主席坐的列车到了永定门就停下来了,然后下车坐上早已经等待在这里的汽车回去了。

从1949年12月6日到1950年3月4日,历时98天,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完成了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访问。

由于党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亲自挂帅,中央社会部、公安部、铁道部首长直接参与领导,各地党政军民上下一致,团结合作,采取群众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军民结合,动员了千军万马,全体参战人员同心同德、夜以继日地站岗放哨,保证了毛泽东访苏的顺利!

毛泽东与斯大林会见,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的这次访问,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的签字,标志着毛泽东访苏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次访问,对加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红墙大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的足迹》科学研究局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险难中的毛泽东》赵大义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谍战在黎明》朱振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何明罗锋著人民出版社

《1949年千里护卫毛泽东访苏》孙国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历史的真相》石丁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殷理田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政治》詹姆斯・R・汤森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洪安南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改变中国的100件大事》张春林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战后美国外交史》资中筠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冷战史》刘金质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外交概览》裴坚章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苏关系史纲》沈志华著新华出版社

《当代中国外交》韩念龙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老公,不要了,呜呜……人家都快舒服晕过去了
  • [历史]小美人想试试五个壮汉一起嘛
  • [历史]一觉醒来,嫂子一丝不挂躺在身边
  • [现代]想睡我女人,就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 [历史]爱妃你怎么能背着我干这种事
  • [奇幻]穿着暴露的美女整天晚上来撩我。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精品推荐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